E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成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媒介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媒介社会学:理论边界与经验研究”青年学者沙龙综述
作者:张穆楠 冷杭 姜东浩    时间:2024-06-21   点击数:

媒介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

——“媒介社会学:理论边界与经验研究”青年学者沙龙综述

张穆楠 冷杭 姜东浩  

  现代社会,媒介几乎无处不在,微信、短视频、小红书、网课、导航……可以说,媒介正在不断影响和重塑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6月8日,由tyc8722太阳集团城主办的人文社科青年学者沙龙“媒介社会学:理论边界与经验研究”在中心校区举行。来自校内外的 7位青年学者先后进行主题发言,围绕媒介社会学相关议题展开研讨,tyc8722太阳集团城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倪万、副院长邱凌参加。现将与会学者的主要发言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媒介社会学:在媒介的透镜下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

 1.“疗愈型自我”的兴起:治疗文化研究的中国议题

  近年来,“自我疗愈”逐渐成为网络上被年轻人热捧的生活理念,从《去有风的地方》到《我的阿勒泰》的大火,无不透露出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对“做自己”的追求。南京大学tyc8722太阳集团城教授袁光锋认为,中国的治疗文化兴起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代背景,而“疗愈型自我”折射出了这一复杂背景下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张力。在这一背景下,“自我疗愈”也成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应对方式。

 2.农村学生与互联网:文化生产、数字劳动与素质教育

  网络时代背景下,农村学生面临着什么困境?对农村学生来说,互联网意味着什么?网课的引入,究竟是弥合还是加剧了教育的城乡差距?tyc8722太阳集团城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淼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手机的普及让农村孩子对学校教育更加抗拒,相较于“好玩”“有趣”的手机,学校是“枯燥”“无聊”的,很多农村学生沦为“隐形辍学生”,他们在快手短视频平台跟风进行“社会人”亚文化生产,或者成为网络游戏“陪玩”。同时,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匹配,网络教学反而变相加剧了教育的城乡差距。

  3.从工具性到社会性:教育媒介的“赋能”及其边界

  自施拉姆访华引入“电化教育”至今,教育媒介几经迭代,个性化学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学生能否利用教育媒介实现良好的自主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个体学习者、学校及社会评估知识价值的标准之间的关系?tyc8722太阳集团城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周汶霏从“社会性”视角出发,指出媒介数据的流动性打破了教育媒介研究中的宏观、中观、微观壁垒,使教育媒介形成了多维度相互作用的叠加机制。周汶霏认为,应当以这种叠加机制为前提,理性全面地看待教育媒介的“赋能”作用,并呼吁数字技术驱动的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与巩固。

  二、路径更新:特定群体健康问题的在地视角

  4.老而弥坚: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健康传播研究该如何开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传播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健康传播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tyc8722太阳集团城教授杨晓冬发现,与以往的刻板印象不同,除身体健康以外,老年人也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加年轻。此外,整体来说,使用增益框架(gain-framed)比损失框架(loss-framed)更有用。例如,相较于告诉老年人不锻炼身体会有坏处,告诉老年人锻炼身体会有好处,往往更有效果。

  5.行在信先:一个替代性的健康传播路径

  “知识—信念—行动”是传统健康传播研究中的主流模式,然而这一模式以认同卫生现代化观念为前提。在现代化观念尚未被充分认同的欠发达地区,“知信行”的直线型模式是否仍旧适用?基于多次对少数民族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闫岩提出了上述质疑。在少数民族安置社区中,卫生现代化观念与当地居民既往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相冲突,在“知信行”模型失效的背景下,社区干部采取了“晓以小义”的策略促使民众改变卫生行为,以此达到国家下达的卫生指标。由于这种卫生行为的改变并不以卫生观念改变为前提,因而显示出一种“行在信先”的替代性的健康传播路径。

  三、“空间”:媒介社会学的新视角

  6.如何在批判的视野下讨论“空间”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新兴媒介的出现如何影响人们的劳动生活?对网约车司机来说,移动导航地图是辅助还是束缚?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徐婧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空间”概念出发,以网约车司机的劳动空间研究为例,介绍网约车司机的“身体即工具”以及其劳动过程的时间空间化与空间技术化等,反映了传播学的“空间转向”。

  7.液态空间的可供性及其关系生产:一项基于相亲角的田野调查

  从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提出的“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这一概念出发,tyc8722太阳集团城副教授冯强认为,相亲角可作为一个观察液态空间可供性的可能窗口。基于对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和济南千佛山公园相亲大会的田野调查,冯强指出相亲角作为一种流动空间,既具备空间的物理功能,又是建立和再生产关系的场所,而这种关系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冲突反映了参与者的个体性。